D二聚体检查,在保胎治疗中到底有没有指导

白癜风可以治疗好吗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522/7157873.html

关于这个指标,坊间有大夫认为非常重要,如果升高,那就是用药的指标,如果不用药有可能造成胎停!

有大夫认为,这是非特异性指标,只是一个验证性判断,加上本身孕妇就是高凝体质,升高无需大惊小怪,依然会安然顺产!

到底哪个说法是对的呢?我们今天就来详解D二聚体。

01什么是D二聚体

我们之前说过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有点像我们繁忙的城市交通,我们用交通信号灯来控制车流,红灯停,绿灯行。

在我们身体里有凝血系统,有抗凝系统,凝血系统工作的时候(红灯),体内会形成微小血栓,这时候抗凝系统开始工作(绿灯),纤溶蛋白溶解了之前形成的微小血栓,血液得以在血管里正常流动。

D二聚体就是抗凝系统出了问题,纤溶蛋白溶解能力下降了,也就是红灯时候停的车,绿灯放行的时候并没有全部都开走,还在路上堵着。

学术的说法就是: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英文缩写D-Dimer。

02高就代表一定是血栓吗?

D-二聚体的升高并不具有特异性,年龄、疾病、怀孕、感染都使之增高。在临床上要结合临床初诊时的验前概率(pretestprobilityPTP),进行综合的判断和分析。

看不懂?没关系,这就是说D二聚体并不是诊断指标,不能用它来诊断某些疾病,因为很多因素可以导致这个指标升高,医生看这个指标的时候,要根据患者之前的一些诊断进行具体分析。

比如,咱们姐妹们都是为了保胎来看这个指标,本身孕期就是高凝状态,所以我们通常用这个指标来看我们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之类的抗凝药的使用效果。

再比如,我们备孕的时候如果验这个指标,也有可能升高,如果高,你应该先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有阴道炎、盆腔炎之类的感染,或者是否刚流产,导致的生理性增高。

如果这些因素都能排除,再比如,你是否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保胎时应用了补佳乐、黄体酮等激素类药物,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当中的类风湿因子是影响D-二聚体检测最关键因素之一,一些患者会出现D-二聚体阳性或远远高于正常值,但没有发生血栓或出血等的凝血系统异常。

03胎停和D二聚体高有关系吗?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章的讲述者是一位检验科大夫,产科收治一名孕妇,检测D二聚体,结果高出正常参考值上限的六十多倍,这在孕产妇中少见。

这引起这位大夫的好奇,这是怎样一位孕妇呢,他打电话给主治大夫,结果大夫告诉他,这位孕妇被诊断胎死宫内,做这个检查,是为了得到一个数据支持。

女性妊娠期在检查凝血功能时,往往会出现PT、APTT缩短,FIB增加,D-二聚体略高的现象。

这是孕妇的一种自我保护,这一生理的变化,为日后生产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

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升高即表示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孕妇比普通人稍高一些,尤其到了孕晚期,一般问题不大。

但是若高出正常几十倍、上百倍,对产科意外的诊断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其升高往往表明继发性纤溶亢进。

D-二聚体含量的显著升高反映了子宫、胎盘等微循环障碍,胎盘的功能低下,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可使胎儿缺血缺氧,导致胎儿停止发育。

针对这个案例,D-二聚体偏高,不是胎停的缘由,而是胎停的后果。

04D二聚体多少算高呢?

很抱歉,D二聚体检测比较特殊,自年Rylatt等最先报道了D-二聚体的单克隆抗体后,有20多种D-二聚体单抗研发问世,目前有超过30种检测方法和20多种单抗被使用。由于方法学上的原因,不同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可比性低。

所以,D二聚体的试剂既没有国际标准、也无行业标准、国内外也没有统一的校准品,不同公司的D二聚体参考范围也不能通用。

所以说高和低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判断,我们决不能对不同医院的结果作绝对值大小的比较,还是要求对同一仪器的测定作前后结果的比较才有意义。

所以,下面这张在保胎圈流传甚广的图就更没有任何指导价值了,参照这张图进行保胎的姐妹要注意了,医院可能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试剂,所以不具备指导价值。

那么怎么算高呢?这时候我们要看的是参考值,但是参考值是根据健康成人来指定的,有研究表明,随着孕期的增长,D二聚体含量会有明显的上升,孕晚的含量为孕早期的1.53—5.7倍。在产后第一天浓度会急剧上升到达一个峰值,三天之内恢复至较低水平。

上面我们说的是正常健康孕妇,对于我们这个群体,要求要比健康孕妇更苛刻一些,因为本身我们就是高凝体质,所以我们要比正常孕妇的值低一些。

所以,孕产妇D-二聚体应动态监测,对于异常高值结果,如果维持3天还未下降,甚至有上升的趋势,即使尚未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也应该引起临床的重视,尤其是产后1周之内,监测D-二聚体的变化趋势比数值本身更加重要。

05D二聚体与产科并发症相关?

妊娠期高血压

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妊高症的发生与D-二聚体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异常升高是妊高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妊高症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研究表明,重度妊高症患者其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且其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就是说D二聚体异常升高可以预测妊高症,是妊高症最重要的警报之一,D二聚体数值越高,妊高症发病几率越大。所以监测D二聚体,可以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妊高症对母婴的危害。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受损的血管内皮及炎症因子会激活体内的凝血及纤溶系统。D-二聚体的浓度在尿蛋白未出现异常时就会增高,故检测D-二聚体可以预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纤溶系统改变。

检测其浓度的变化可以作为临床监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程度,也可提示临床及时采取一些有效的诊治措施,防止或减缓妊娠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也就是说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比较严重的患者,测D二聚体,可以通过数值的变化预测出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对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和肾病有重要作用。

先兆子痫

先兆子痫与子痫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凝血活化与纤溶增强,导致微血管血栓与D-二聚体增高。有研究报告,D二聚体在正常妊娠组平均为ug/L,先兆子痫组为ug/L,在妊娠Ⅲ期变化最为明显。

正常产妇分娩后D二聚体很快降低,在先兆子痫产妇反而上升,直至4-6周才恢复正常。先兆子痫并容易进展为子痫、HELPP(溶血-肝酶升高-低血小板综合征)或DIC。

产后DIC

有研究指出,例晚期孕妇中,有19例D-二聚体异常偏高,其中4例发生了产后DIC。

所以该作者指出除了结合孕产妇的原发基础病、临床表现及其它实验室检查结果外,D-二聚体及FIB异常偏高或者两者严重失衡呈分离状态也是孕产妇发生DIC的信号,要高度警惕。

这个DIC是产后严重的致命性疾病,主要表现就是产后大出血,起病非常急,诊断却非常困难,病情发展很快,即便医学如此发达的现时,也是孕产妇死亡的最大病因之一,所以D二聚体增高的预测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06D二聚体对保胎姐妹的特殊意义?

除了以上介绍的D二聚体与怀孕、孕后及胎停的关系,D二聚体与保胎姐妹的关系还在于它的定量检测可以反映药物溶栓效果。

比如你曾经被诊断抗磷脂综合征或者高凝状态,你吃了阿司匹林,打了肝素,到底有没有发挥作用呢,除了通过其他检测手段进行检查之外,通过测D二聚体浓度也可以反映用药效果。

应用药物后D-二聚体明显升高。若达到疗效,该指标在升高后很快下降;如果二聚体升高后持续维持在一定程度高水平则提示溶栓药物剂量不足。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唯有D-二聚体可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因此定量检测D-二聚体可以反映药物溶栓的效果。

好了,这就是今天讲的D二聚体相关内容,再次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参照别人标准对自己的检查结果进行判断,D二聚体监测只能自己跟自己比,而且需要进行连续动态监测。

小心驶得万年船,这个指标不仅和胎停、和药物使用效果有关,而且还和多种恶性产后并发症有关。

所以请大家一定重视重视再重视,祝愿大家D二聚体表现完美,顺顺利利当上妈妈,加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gaozhengabb.com/rgcl/71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