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新视界再看体重指数与全因死亡风

治白癜风的办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本期主题

再看体重指数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

温馨提示: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视频~

《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一项荟萃分析来探讨全球多个大洲人群的体重指数(BMI)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该荟萃分析筛选了来自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和亚洲已发表的项前瞻性研究,涉及超过万成年人,选取其中年龄在20-90岁、BMI在15-60kg/m2之间、从未吸烟、无任何慢性疾病且随访超过5年的人群,最终纳入人,中位随访13.7年,共发生,人死亡。

该研究将BMI细分为九个等级,即体重过轻(15.0~18.5kg/m2)、正常体重(18.5~20.0kg/m2,20.0~22.5kg/m2,22.5~25.0kg/m2)、超重(25.0~27.5kg/m2,27.5~30.0kg/m2)和肥胖(1级:30.0~35.0kg/m2,2级:35.0~40.0kg/m2,3级:40.0~60.0kg/m2)。过早死亡定义为死亡年龄在35-69岁之间。

与BMI在22.5~25.0kg/m2的人群相比,BMI介于18.5~20.0kg/m2和15.0~18.5kg/m2人群全因死亡的危险比(HR)分别为1.13和1.51,提示体重偏轻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另一方面,超重人群全因死亡风险同样增加,与BMI在22.5~25.0kg/m2的人群相比,BMI介于25.0~27.5kg/m2和27.5~30.0kg/m2人群全因死亡的HR分别1.07和1.20。这种风险在1级、2级和3级肥胖人群中则进一步增加(HR分别为1.45、1.94和2.76)。

研究人员还发现,超重或肥胖相关的全因死亡人口归因分数在各地区分别为:北美19%、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6%、欧洲14%、东亚5%。BMI超过25.0kg/m2后,死亡率的增加与BMI大体呈对数线性相关。BMI每增加5kg/m2,HR增加情况分别为:北美1.29、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31、欧洲1.39、东亚1.39。

全因死亡风险在男性和女性中也存在差异。BMI超过25kg/m2后,每增加5kg/m2,男性和女性的HR分别为1.51和1.30。此外,年轻人与老年人相比,BMI每增加5kg/m2,HR在基线年龄为35-49岁和70-89岁人群分别为1.52和1.21。

研究还发现如果超重或肥胖人群将体重指数控制到正常范围内,则其过早死亡风险将会降低。这种影响在北美、澳大利亚及新西兰、欧洲和东亚人群中均可见到。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们指出这一研究存在一个很重要的局限性,即他们只是通过BMI来衡量肥胖,并没有评估内脏脂肪或身体不同部分的脂肪分布,也没有考虑肥胖相关的代谢因素,如血糖或胆固醇。对于这一研究,WHO的专家表示,建立成熟的童年期干预(ChildhoodIntervention)是在全球范围内大幅降低肥胖相关死亡率的关键,超重和肥胖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此外,也有专家称,目前肥胖的流行依然在发展中,全球各地区应该对这一问题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GlobalBMIMortalityCollaboration.Lancet.Aug20;():-86.doi:10./S-(16)-1.EpubJul13.

《内分泌新视界》介绍:

《内分泌新视界》精选糖尿病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用多媒体技术,打造实时更新的学习平台,为您呈现糖尿病诊断、治疗、管理的新成果,成为您瞭望世界糖尿病前沿的窗口。欢迎大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gaozhengabb.com/rgcl/69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