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全医社区高血压防治策略家门口的全

编者按

全球慢性疾病负担越来越重,慢性病管理已经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和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疾病诊治。本期的栏目讲述家门口的全科医生如何通过双向转诊指导您管理血压。

社区高血压防治采用“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策略。高血压需要终生管理。

社区高血压防治策略:采取面对全人群、高血压易患人群、患者的综合防治策略,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相结合的综合一体化干预措施。

全人群健康促进的策略,包括以下内容:

1、政策发展与环境支持: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特别是强调减少食盐的摄入和控制体重,促进高血压的早期检出和治疗,发展政策和创造支持性环境。

2、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责任师应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对社区全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高血压防治宣传和教育。

3、社区参与:以现存的卫生保健网为基础,多部门协作,动员全社区参与高血压防治工作。

4、场所干预:健康促进的场所分5类:全市、医院、居民社区、工作场所、学校。

高血压高危(易患)人群防治策略:高血压易患人群的筛选,主要包括正常高值血压、肥胖和超重、酗酒和高盐饮食。防治策略包括:健康体检,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分级诊疗

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应逐步明确各级医疗机构高血压诊治的功能定位,全科医生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开通双向转诊的通道,进一步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

社区初诊高血压转出指征:

1、合并严重的临床情况或者靶器官损害,需要进一步评估治疗效果。

2、多次测量血压水平达3级,需要进一步评估治疗。

3、怀疑继发性高血压。

4、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5、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

6、医院进一步检查。

社区随诊高血压转出指征:

1、采用2种以上降压药规律治疗,血压仍不达标。

2、血压控制平稳的患者,再度出现血压升高并难以控制者。

3、血压波动较大者,临床处理有困难。

4、随访过程中出现新的严重临床疾患或原有疾病加重。

5、患者服降压药后出现不能解释或者难以解释的不良反应。

6、高血压伴多重危险因素或者靶器官损害而处理困难者。

医院指征:

1、高血压诊断已明确,治疗方案已确定。

2、血压及伴随情况稳定。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

1、改善依从性:全科医生应该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资源及患者喜欢的方式来帮助患者增强防治高血压的主动性及降压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2、患者自我管理小组:与居委会或者村委会结合,开展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3、家庭血压测量:指导患者开展家庭血压自我测量。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年修订版[J].心脑血管病防治,,19(01):6-49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J].中国循环杂志,,32():-.

[3]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18(4):-.

原创声明

本文系“守护女性宫颈健康”原创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gaozhengabb.com/rgcl/66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