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孩子咬手指妈妈怎么办

(武汉雅心)亲密关系主题讨论学习群(群号码)每周三晚上19:00-20:00都有亲子关系、亲密关系、职场关系的主题讨论。欢迎加入!孩子咬手指妈妈怎么办8月11日晚上7点,“今晚我和你”听友俱乐部暨武汉雅心心灵回归团队的亲子主题分享又开始了。这次的分享者d女士提出的困惑是——家里两个孩子,都咬手指,怎么办啊!这个话题一经抛出,引来了很多家长入群(武汉雅心亲密关系主题讨论学习QQ群),看来现在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了。当晚的分享,也有四位妈妈(包括我们的主持人晓倩老师),都说到孩子有这样的状况。而在她们的分享里,大体都能概括出——某个阶段缺少关爱、控制严格、压抑这些家庭氛围的关键词。比如,d女士说到,“我之前对孩子很控制,对老大很压抑,现在对老大是没有办法控制,他不上学就不上学,不睡觉就不睡觉,玩游戏就玩游戏,这不是我们的本意,是我们没有办法控制,但他依然咬手指……老二我想可能是家里的氛围让他也感到焦虑和害怕,压抑吧,我们对老二也有好多的不,哥哥睡觉的时不准他看电视,不准他玩玩具,不准发出响声,不准他哭,哥哥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准他惹哥哥吵哥哥……”群友梦里水仙说,“我家孩子是上学就有了,可能跟我的离开有直接影响吧,只要手上没活,特别是看电视,就一直在嘴边……咬得惨不忍睹……”群友hp说,“可能是我管得太多了吧,孩子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内心很害怕和紧张,最近一年是爸爸在陪,我基本上放手不管,慢慢好了……”额,看来,咬手指的孩子还真不少,家长现在也基本能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习惯不好,或者缺少什么营养素之类的,而是内心的问题。在心理学上,对咬手指是怎样解释的呢?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咬手指是在压抑自己的攻击性。因为指甲和牙齿,是我们身体表层最尖锐的东西,尤其对孩子而言,它们是最有力的攻击和防御的武器。但假若孩子们发现,TA们的攻击,甚至仅仅是防御,会带来严重的惩罚,那么就会去压抑自己的愤怒,把指甲咬掉即是这样的含义。在主题分享中,我们给出的建议是,家长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尤其是要允许孩子释放“攻击性”。心理学认为,攻击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驱力,生本能的一部分,不仅无法被消除,而且攻击性是一个人成长的非常重要的动力,对应的是一个人的力量。孩子的“攻击性”最直接的指向就是身边的照顾者,几乎每个小孩都会有咬妈妈的乳头或者掐人的行为,父母和照顾者对孩子这种原始“攻击性”的应对方式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父母们可以回忆和审视一下,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咬人或者掐人的阶段,自己个身边人是如何应对的,一般有咬指甲习惯的孩子都是在这个阶段被严厉打击和粗暴对待过的。而如果父母和抚养者能够无条件接纳孩子的这种“攻击性”,孩子会自然度过这个阶段,并且拥有安全感,和这个世界建立比较好的连接。接纳孩子的情绪是通过孩子的情绪去看到孩子的整体状态,这需要家长有空间去接纳孩子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情绪,去看到这个孩子本身,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压抑情绪,常常是因为家长急着指出“正确“的方向要孩子改,对孩子的情绪是不接受的。知道了要接纳孩子的情绪,不是只在行为层面上改变,比如从不允许哭到允许哭,而是家长自己内在空间变大,能把自己的东西暂时放一下,情绪放一放,让孩子的想法、情绪有空间呈现出来。具体到孩子的咬指甲行为,除了被压抑的“攻击性”(其实是生命力量),还有很多的不被允许、被粗暴对待的愤怒,家长可以真诚的和孩子就这一部分如实的真实分享和交流,把这些隐藏在内心的想法拿到桌面上和孩子真诚的沟通。家长真实真诚的表达,对孩子就是一种最好的疗愈,这部分无法表达的愤怒能量就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家长如是的讲出自己的愧疚,自责,反思,所思所想,这本身也表达了面对的力量,而面对就有可能会转化。建议家长可以用武汉雅心的课程方法,给孩子写一封“夹心饼干”,这样家长对自己表达的内容更容易把握一些,也可以表达得更完整一些。在分享中,我们还说到还有孩子吸吮手指的情况,这是婴儿和出牙阶段的幼儿的正常生理发育过程,会延续到口欲期和肛欲期的过渡阶段,是孩子探索和了解事物的方式。而大一些的孩子为了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也会用口含手指或者吸吮手指这种退行的方式还进行自我安抚,和咬指甲是不同的,家长要注意区分。文字:陈茗图片:张晓倩等审核:蒋亚新编辑:如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gaozhengabb.com/rgbb/90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