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十大公式
的临床应用
医学知识繁多,难以记忆?
临床工作重复,疲于应付?
病情复杂多变,知易行难?
菜鸟们别着急
这里有利用基础知识
解决临床问题的“葵花宝典”!
请听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
兰学立老师
讲解病理生理十大公式的临床应用
作者介绍
兰学立
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
教育处处长
内科教研室主任
呼吸专业副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肺血管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肺部相关疾病。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研修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命题组专家。
思考
维系生命的三个必要条件——
氧供、代谢废物排出、完整的组织结构。
要点一
低氧血症鉴别诊断——公式1、2、3、4
(一)公式1——“去肺泡看一看”
1.肺泡氧分压:PAO2=FiO2×(PB-47)-PACO2/0.8;
注:FiO2:吸入氧浓度;PB:大气压;PACO2:近似PaCO2;47:水蒸气压力;0.8:呼吸商。
2.临床意义
可进一步求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PA-aO2=PAO2-PaO2。
(1)PA-aO2反映肺脏的换气功能;
(2)正常青年人PA-aO2的正常值为15~20mmHg,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不超过30mmHg。
(二)公式2——“人生的第一次穿越”
1.Fick气体跨膜弥散定律:弥散率=(压力梯度×面积)/跨膜厚度。
2.临床意义
肺脏换气功能影响因素:
(1)弥散率下降;
(2)V/Q失调(正常情况:全肺V/Q=0.8,上肺V/Q>0.8,下肺V/Q<0.8);
(3)动静脉分流
①肺内分流:肺动静脉瘘、肺毛细血管扩张、ARDS等;
②心内分流:室间隔或房间隔缺损发生右向左分流。
3.临床应用
(1)肺内分流试验;
分流量=PA-aO2×0./[PA-aO2×0.+(3.5~5)]。
(2)简易推算法。
①PAO2=FiO2×(PB-47)-PACO2/0.8;
②氧分压每下降mmHg,分流量增加5%;
③人生理情况下分流量不超过10%。
(三)公式3——“搭便车”
1.氧输送
DO2=心排血量×(血红蛋白×含氧量%)。
2.临床意义
与组织供氧相关——当患者呼吸困难而动脉氧分压正常时,需考虑血红蛋白(数量、携氧能力)的异常。
(四)公式4——“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1.公式
(1)PaCO2=CO2生成量-分钟通气量;
(2)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潮气量(1-死腔通气%)。
2.临床意义
(1)PaCO2反应肺通气功能;
(2)PaCO2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
①阻力增加(包括气道粘性阻力、弹性阻力);
②动力不足(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呼吸肌、外周神经疾病);
③死腔通气(如COPD)。
(五)低氧血症原因的初步判断
1.第一步:看PaO2→如果降低,明确低氧血症;
2.第二步:看PaCO2→
①如果高度升高→通气功能障碍(也可能代碱代偿所致);
②如果降低→换气功能障碍(也可能代酸代偿);
3.第三步:看PA-aO2→如果升高,则有换气障碍;
4.第四步:如存在换气障碍,则吸纯氧20分钟后复查血气,并计算分流量→如分流量>10%,则存在病理分流;否则存在V/Q失调或弥散障碍。
要点二
组织血供氧供——公式5、6、7、8
(一)公式5、6、7——“开往春天的地铁”
公式5:平均动脉压=心排血量×血管阻力(循环系统的欧姆定律);
公式6:心排血量=每搏输出量×心率;
公式7:每搏输出量=前负荷×收缩力。
1.临床意义
(1)休克病因的分析:平均动脉压=前负荷×收缩力×心率×血管阻力。
①前负荷↓:心包疾病(如心包积液)、右心疾病(如肺栓塞)、容量不足(如失血);
②收缩力↓:心肌病、心肌供血不足;
③心率↓: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传导阻滞;
④血管阻力↓:感染、过敏、神经源性。
2.公式5的拓展:
(1)平均肺动脉压=PCWP+肺动脉阻力×肺血流量;
(2)PCWP=左房压+肺静脉阻力×肺血流量;
(3)肺动脉高压病因分析:平均肺动脉压=左房压+(肺动脉阻力+肺静脉阻力)×肺血流量。
①左房压升高:左房影像学(超声心动、肺CT);
②肺动脉压升高:肺动脉增宽或小叶核心增粗;
③肺静脉压升高:HRCT显示小叶间隔增厚;
④肺血流量异常:左向右分流的体征。
(二)公式8——“供需平衡”
组织代谢需求=CO×(动脉血氧含量-静脉血氧含量)。
要点三
浆膜腔积液组织水肿——公式9
公式9——“穿越的游戏规则”:
液体跨膜的Starling定律:液体流动=K[(Pin-Pout)-(Oncin-Oncout)]。
注:Pin与Pout分别为腔内外静水压,Oncin与Oncout分别为腔内外胶体渗透压。
要点四
出血漏气——公式10
公式10——“压力反抗”:
1.体腔壁张力=(压力×半径4)/体腔壁厚度;
2.拓展:跨壁压=腔内压-腔外压。
举例:
对肺顺应性差(如:肺间质病)或存在内源性PEEP(如:COPD)的患者行机械通气时,为避免发生胸腔漏气综合征,需要通过镇静抑制自主呼吸,进而避免呼吸机送气时肺泡内正压增加同时自主呼吸吸气胸腔内负压增加而导致跨壁压增加。
小结
1.低氧血症鉴别诊断——公式1、2、3、4
“去肺泡看一看”
“人生的第一次穿越”
“搭便车”
“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2.组织血供氧供——公式5、6、7、8
“开往春天的地铁”
“供需平衡”
3.浆膜腔积液组织水肿——公式9
“穿越的游戏规则”
4.出血漏气——公式10
“压力反抗”
课后自测:看看你记住了多少?
作者:兰学立
整理校对:黄姝伦
编辑:韵文
审核:兰学立
往期精彩:
精品课程(19)
急诊胸痛的考虑与处理
精品课程(18)
胸痛的实验室检查
精品课程(17)
超声心动图与急性胸痛
精品课程(16)
胸痛的影像学评价
精品课程(15)
胸部X线解读临床思维
精品课程(14)
胸痛的病理生理基础与临床
精品课程(13)
临床教学方法(下)
精品课程(12)
临床教学方法(上)
精品课程(11)
临床医生的问诊胜任力
精品课程(10)
呼吸困难的病理生理基础
精品课程(9)
临床医生与临床教学
精品课程(8)
呼吸困难病因诊断——心内科评估
精品课程(7)
肺功能检查
精品课程(6)
呼吸困难影像学诊断策略
精品课程(5)
低氧血症的诊断思路
精品课程(4)
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多学科合作的思考
精品课程(3)
临床思维训练总论(下)
精品课程(2)
临床思维训练总论(中)
精品课程(1)
临床思维训练总论(上)
欢迎大家后台回复参与讨论!
互动方式
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