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年有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疯狂刷屏各大社交网络平台,就连患者们看病时都会问一句:“看没看《我不是药神》这个电影啊?太感人了我都哭了。”这部电影除了真实地反映了无奈的社会现实,白血病本身、白血病治疗药物格列卫也勾起了大家强烈的好奇心。那么,什么是白血病,格列卫又是什么,他们与基因检测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进一步了解下。
一、什么是白血病
白血病是血液肿瘤的一种,常见的血液肿瘤主要包括各类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恶性淋巴瘤。血液肿瘤简单来说是血细胞和骨髓发生了癌变。白血病就是白细胞的再生过程出了问题:白细胞没有正常发育,甚至乱分裂。白血病患者的血液里白细胞异常增多,但大多数都是无用的白细胞,导致患者免疫下降,易感染;淋巴瘤是指淋巴系统的肿瘤,常见于免疫能力下降的人群;多发性骨髓瘤则是影响了骨髓里的浆细胞,这样的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不能防御感染,对骨髓也有损害。
白血病类型较多,按分化程度和自然病程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按主要受累的细胞类型分为髓系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的主要类型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四大类。影片中的慢粒是髓系白血病的一种,全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成熟的粒细胞比较多,细胞的异常分裂发生阶段比较晚。
二、为什么血液肿瘤患者建议做基因检测
随着分子研究的深入和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检测在血液肿瘤的突变筛查、辅助诊断、预后分层及用药指导等方面变得日益重要。
目前白血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传统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说到靶向治疗,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能特异性的抑制肿瘤生长的药物,像《我不是药神》里面的“格列卫”一样,又叫伊马替尼(imatinib),被认为一代神药。但这种“神药”是对于有BCR-ABL融合基因靶标的病人有特效,而不是对每一个患者都有效果。
靶向治疗之前,我们需要先做靶向药物基因的检测。我们都知道,靶向治疗通过药物,把特定的基因或蛋白质作为靶点,达到阻止癌症生长和扩散的目的。所以通过基因检测看看患者体内是否有靶向药的靶点,也就是易感基因,有助于找到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慢粒白血病患者服用“格列宁”有效,需要有BCR-ABL融合基因作为前提。而急性髓系白血病也可以使用靶向治疗,如针对FLT3基因突变的米哚妥林(Midostaurin)、奎扎替尼(quizartinib),针对IDH1突变的艾伏尼布(vosidenib)和针对IDH2突变的恩西地平(Enasidenib)等。
基因检测除了在白血病的靶向用药方面意义深远,在辅助诊断、预后分层中也有重要地位。如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检测融合基因RUNX1-RUNX1T1、PML-RARα、CBFβ-MYH11、MLL-AF9、DEK-CAN、TLS-ERG、BCR-ABL等有助于辅助诊断;NPM1、FLT3、CEBPA、c-KIT以及其他十几种基因的突变检测可以用于预后分层,了解预后风险;而临床疑似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患者可以检测JAK2、MPL、CALR、CSF3R基因的突变情况用于辅助诊断等等。
在淋巴瘤的诊疗中基因检测也有重要指导意义。如在淋巴瘤诊断分型中,当免疫组化、FISH检测不能确定淋巴瘤分型时,可以检测某些突变帮助诊断某些淋巴瘤,如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中的MYD88基因;非霍奇金淋巴瘤尤其是滤泡性淋巴瘤中MLL2基因存在很高的突变率;70%的散发性伯基特淋巴瘤(BL)患者携带ID3突变,而且此突变不见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等。
了解分子诊断中心
我院分子诊断中心目前已开展多项血液肿瘤的基因检测,例如针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等髓系肿瘤的基因检测,包含72个与髓系血液肿瘤相关基因,涵盖23个基因的突变热点、17个基因全长覆盖、29个基因融合(种融合形式),包括NCCN指南中所有推荐的髓系血液肿瘤相关变异。针对淋系血液肿瘤,像急性/慢性淋系白血病,可以进行血液系统广谱基因检测;对于淋巴瘤,可以进行淋巴瘤48基因突变检测。此外,对于诊断并不明确的患者或者其他罕见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也可以选择血液系统广谱基因检测。无论是外周血、骨髓穿刺样本还是淋巴瘤组织切片样本都可以进行检测,欢迎有需求或感兴趣的临床医生或医院分子诊断中心咨询!
来源:分子诊断中心
编辑:蒋潇潇
审核:汤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