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孩子又后悔被每个叛逆期娃ldqu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王梦琳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几个叛逆期的过程

最初是在幼儿阶段,即2岁左右

这时候孩子开始独立思考但意识还未完全独立

会开始尝试“挑战”父母的权威

第二阶段是孩子上学以后

通常是7-8岁这段时间

第三阶段就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叛逆期的孩子会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

你让他干什么,他就故意不干什么。

分分钟能把当妈得气到“上头”!

你家娃爱说“不”吗?

为啥孩子到了叛逆期突然就“不听话”了?

家长该如何正确看待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转变呢?

案例:

小文今年6岁多,马上该上小学了,据小文妈称,小文小的时候特别听话,从今年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孩子变得不听话了,脾气也很差,动不动发脾气,做事情马马虎虎,磨磨唧唧。

每当小文妈好好跟儿子讲道理的时候,根本行不通,孩子总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要”,好像故意跟家长对着干。小文妈平时对着孩子都是忍忍忍,尽量耐住性子,但就在上个星期,没有忍住,责骂了孩子,最后还动手......

小文妈告诉宝姨,动手后自己就后悔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儿子趴在耳边问我:‘妈妈,你还爱我吗?’”听到儿子问出这句话,小文妈说当时心里难受极了,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能动手打孩子了,一定要有耐心,有话好好对孩子说。

令小文妈头疼的是,“我也知道应该用欣赏的心态看待孩子,但有时候孩子就是不听话,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孩子是否可以对家长说“不”?

心理学上说,如果一个孩子敢于说“不”,“我想要什么”,“我不想要什么”,那家长应该要感到开心和欣慰,这说明孩子发展得不错,河南中医院儿童心理治疗师秦文翠介绍,当一个孩子能表达“我”的时候,能敢于拒绝人的时候,说明他跟这个社会,跟现实关联的方式是“主动探索”的,不是“反应”着的。

特别是孩子6岁以后,自我意识的觉醒会更加明显,出现了家长口中所谓的“反抗”意识,这种反抗是给家长命名的,如果非要从孩子的角度命名的话,这是孩子自我表达的过程,恰恰是他们在努力寻找并划分自己与他者的边界,让自己的主体性突显的时刻。

“家长不要认为这是坏事,反而是一个好的现象,说明孩子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秦文翠解释道,也许孩子的行为和做法与家长的预期是不一致的,但孩子本意并不是和家长“对着干”,如果家长完全按照家长的需求进行发展,那么孩子将来是“不鲜活”的。

给予孩子说“不”的权力

当家长面对喜欢说“不”的孩子,首先要给予孩子说“不”的权力,将这把“钥匙”留在孩子自己手中,秦文翠称,孩子若是失去了这把“钥匙”,可能会变得很糟糕。“临床中看到过很多孩子,正是因为小时候不敢在家庭中说‘不’,导致成年后性格唯唯诺诺,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甚至不敢拒绝别人,一味顺从他人。”

当孩子拥有了说“不”的权力,再近一步,家长可以尝试了解孩子为什么说“不”,往往孩子自己也不知道,或者孩子只是单纯凭着喜好。这时候就可以辩证地帮助孩子看到当孩子说“不”和说“是”所导致的不同结果,以及锻炼让孩子学会承担这种结果。

信任孩子是非常珍贵的礼物

“家长要做的,并不是努力让孩子听话,学会‘不听话’也同等重要。”秦文翠称,试着为孩子留出空间,容纳孩子的个性、特点、错误等等,让这些‘小孙猴子’们,尽情在手心里蹦跶。

但是,家长需要注意的是,要有清晰的边界,要将原则性的、绝对不能违背的规则清楚地告诉孩子,“当孩子违反这些规则时,向他们解释并及时指出问题所在,进行批评教育,甚至惩罚都是很有必要的。”秦文翠说道。

其实,家长包容的背后,带给孩子的是一个非常珍贵的礼物——信任。秦文翠称,信任是一种力量,这并不意味着不管孩子了,而是换了一种方式,比如把陪伴孩子写作业改成告诉孩子:“你现在足够大了,作业这些事,我相信你可以处理好,如果你需要帮助,可以随时找我们。”等等类似的话。

●郑州最高气温34°C!居然“下雪”了!面对柳絮,过敏体质的娃咋整?

●郑州再次全员核酸,听我说谢谢你,做完赶紧回家,别跳舞!

●美上天啦!郑州这些地方放风筝超“拉风”!周末带娃走起~

●2岁男娃咬碎体温计后吞下水银!医生:比误服更危险的是……

●郑州一全职妈妈:“带娃4年,家里有房有车,但都不是我的!”

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和公号转载监制/薛素芬统筹/宗雷校审/宗雷编辑/熊子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rengaozhengabb.com/rghl/105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